據外媒援引多位知情人士報道,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(yè)OpenAI正與芯片設計巨頭博通(Broadcom)展開深度合作,共同開發(fā)其首款內部AI芯片,預計將由臺積電(TSMC)負責制造,目標于2026年實現量產。這一戰(zhàn)略舉措標志著OpenAI在硬件自主化方面邁出關鍵一步,旨在降低對英偉達等第三方芯片供應商的依賴,提升AI模型訓練與推理效率。 據悉,該芯片將專為大規(guī)模AI工作負載優(yōu)化,采用臺積電先進的3nm制程工藝,集成高帶寬內存(HBM)與定制化張量計算單元,以支持OpenAI旗下包括GPT系列在內的生成式AI模型運行。博通將主導芯片的物理設計與封裝方案,結合其在網絡與加速器領域的深厚經驗,打造低延遲、高吞吐的AI計算架構。 消息人士透露,OpenAI自2024年起便秘密組建芯片研發(fā)團隊,從蘋果、AMD及谷歌TPU項目挖角數十名資深工程師,與博通合作歷經多輪架構迭代,目前芯片已進入設計定案(tape-out)前最后驗證階段。臺積電方面已預留部分3nm產能,預計2026年第二季度啟動風險試產,年底進入規(guī)模量產,首批芯片將優(yōu)先部署于OpenAI自建數據中心。 行業(yè)分析認為,OpenAI此舉意在構建“軟硬一體”生態(tài)壁壘,通過自研芯片實現成本可控與性能躍升,同時減少對英偉達GPU的采購壓力。目前英偉達占據AI訓練芯片市場逾八成份額,其H100系列芯片單價高達數萬美元,OpenAI每年芯片采購成本據估算超過30億美元。而自研芯片若順利量產,有望在五年內降低40%的算力成本,并支持更復雜的萬億參數級模型訓練。 博通股價在消息發(fā)布后盤后上漲5.7%,臺積電ADR同步上揚3.2%。市場分析師指出,此次合作將強化博通在定制AI芯片領域的領導地位,而臺積電則進一步鞏固其先進制程的不可替代性。OpenAI方面拒絕對此置評,但其在近期融資文件中提及“垂直整合關鍵基礎設施”的計劃,被視作對芯片自研戰(zhàn)略的間接印證。 若項目如期推進,OpenAI將成為繼谷歌、亞馬遜之后,第三家擁有自研AI芯片的頭部AI企業(yè),其芯片未來是否對外供應尚不得而知,但內部已規(guī)劃2027年推出第二代產品,整合光互連與存算一體技術,目標直指AGI(通用人工智能)時代的算力需求。 |